尼采 筆記
讀德勒茲寫尼采
- 詮釋者是生理學家或醫生,他把現象看做是症狀,透過箴言來表達;
評價者是藝術家,他思量或創造「視角」,以詩訴說。
未來的哲學家是藝術家及醫生——一言以蔽之,未來的哲學家是立法者。
- 未來的哲學家(le philosophe de l'avenir)同時也是古老世界、山峰及洞穴的探索者,除了不停地回憶基本上已被遺忘的某個東西之外並不創造。
根據尼采,這個被遺忘的東西就是思想和生命的統一性。
一種複雜的統一性:生命邁出一步,思想邁出一步。
生命的模式啟發思想的方式,思想的模式創造生活的方式。 - 思想開始審判生命,以偽稱的高等價值來度量和限制生命,生命開始自我貶抑
- 立法者哲學家(批判高於生命的一切既有價值,以及創造新價值)退位給臣服的哲學家(既定價值的保守者)
- 哲學根據生命承擔重量、背負重擔的能耐來評價它「如此,人們有的只是一種批判的錯覺及一個創造的幻想。」All that remains then is an illusion of critique and a phantom of creation
「因為對於創造者而言,再也沒有比背負者更為對立的。」
“To create is to lighten, to unburden life, to invent new possibilities of life.
The creator is legislator-dancer.”
“When we no longer want, when we can no longer bear higher values, we are
still asked to accept 'the real as it is’—but this ‘real as it is’ is precisely what
the higher values have made of reality!"
- 力量(force)的本質是與其他力量的關係;在這個關係中,力量獲得它的本質或性質。
“it is in the nature of forces to be in relation to other forces and it is in this relation
that they acquire their essence or quality "
- 力量本身和力量本身的關係稱為「意志」。The relation of force to force is called “will"
- 權力意志 The will to power
並非「宰制的欲求」,這樣詮釋會依賴於既有價值,這些價值決定在任何衝突中什麼被認為是最強的。而是創造尚未獲得認定的隱藏原理。
和覬覦、拿取無關,而是涉及創造、給予。 - 「權力不是意志所意欲的東西,權力是在意志當中意欲著什麼的這個東西。
(戴奧尼索斯本人)」
- 反動(reaction)力量的本質是反對它們所不是的、是限制他者。
透過否定(negation),反動力量做出肯定的模樣
- 在歷史上竟然是反動和否定的力量獲勝,尼采稱為虛無主義,奴隸的勝利。
“Life becomes adaptive and regulative, reduced to its secondary forms;
we no longer understand what it means to act.”
(很像除了全人之外工作的感覺!時間遭不在乎的事情占用,
適應不同的規範和角色,生命縮減到次級形式,不再了解行動的意義)
- 奴隸、弱者並不是靠力量相加而獲勝,而是透過削減他者的力量來達成:他們將強者與其所能加以分開。
- 讓虛無主義得以勝利的,是整個生命的病態生成、所有人的奴隸生成
- 當虛無主義獲勝,權力意志不在意味著「創造」,而是表示著意欲權力、欲求宰制(讓既有價值歸於自己,例如金錢、權力、名譽等等),這種權力意志應是奴隸的意志,它是奴隸或無能者構想權力的方式、是他自己對權力的觀念、當他贏的時候就拿來施行的觀念。
尼采:「我們要永遠反對弱者來捍衛強者」
“we must always protect the strong from the weak."
- 人的世界中虛無主義獲勝的幾個階段:
一、怨恨 :it’s your fault
(羔羊說:我可以做所有老鷹會做的事,但我有本事不這麼做,老鷹應該像我這樣做)
二、愧疚:it’s my fault
內化外在的價值觀,內化過錯,轉身反對自己
三、禁慾理想:
以高於生命的價值來審判生命,把生命導向虛無。
只對生命最弱最病態的形式給予救贖的承諾。
- 人們所說的強者、高貴之人,因為他承擔:他承擔「高等」價值之重量,他覺得這是他的責任。人們看不出來承擔者就是奴隸,他所承擔的就是奴隸制度
- 因為,事實上,人們是因為弱而承擔,人們只在虛無的意志之下才承擔。(查拉圖斯特拉裡面的小丑和驢子)
____________
methinks
德勒茲提到對於尼采權力意志的解釋和一般想像上很不同,那是有關於創造,主動以及肯定,而非複製舊有價值。尼采對於強者和弱者的定義,也和一般社會上的價值觀相反。
承擔的人就是奴隸,這個言論大概會觸怒到很多的人。但我想要常提醒自己,所選擇的承擔會不會其實是虛無主義的、奴隸的選擇。
承擔的人就是奴隸,這個言論大概會觸怒到很多的人。但我想要常提醒自己,所選擇的承擔會不會其實是虛無主義的、奴隸的選擇。
普丁的戰爭也是虛無主義的代表,一種老套使用權力的方式。
____________
- 神之死
人在神死後想取代神,高等價值之外又有人的價值、太過於人的價值
(道德取代宗教;效用和進步取代神聖)
- 最後的人與尋死的人
最後的人:脫離了高等大寫的人,他說一切皆空,寧可消極的寂滅 (很像之前的一些動保朋友會說的)
尋死的人:否定反動的生命本身的意志,啟發自我毀滅的渴望
- 價值的蛻變
「力量之主動形成」
在虛無主義之下,否定是權力意志的形式和根本,肯定只是次要,是臣服於否定之下的,就像驢子之大寫的「是」,是虛假的「是」,是滑稽仿冒的「是」
查拉圖斯特拉之大寫的「否」,即是在純粹的肯定之下,和虛無主義之大寫的否相反。
- 虛無主義否定「多」(le multiple)和「生成」(le devenir/becoming)
把becoming 併入Being
把the multiple併入the One
- 永恆的大寫的回歸是選擇性的
“Nietzeche’s secret is that the eternal return is selective.”
“it gives us a law for the autonomy of the will freed from any morality"
“whatever I want, I ‘must’ want it in such a way that I also want its eternal return.”
包括我的偷懶,我的貪吃,我的懦弱,我的惡習
當我們只要一次的這種半欲求(semi-wants)全都消失
全會變成一種肯定的主動權力。 - The eternal return is not only selective thinking but also selective Being.
只有affirmation、what can be affirmed, joy 可以回歸 - 永恆回歸即是重複,但是是重複所選擇的,the repetition that saves.
重複的巨大秘密是解放和選擇
- 哲學家:生命可能性的發明者
「要豎直耳朵聆聽他們各自按照其主題向我們訴說的,因為我們從中發現生命的可能性,這是唯一給予我們快樂及力量的敘述,向著他們的後繼者傾注一道亮光。」
「這些生命令人驚訝的,是兩種互相衝突的本能,......知識的本能不斷地驅使著人放棄他已經習慣生存之地,並投入未定之境;以及那種鞭策著生命不停摸索、找尋一塊可供立足的新疆域的本能。」
- 「這些思想者踽踽前行,直到找到生命最美的可能性」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