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2014

燃料

Image
        他只是把別人的痛苦當成燃料罷了。         回想起煙花似的光輝,他懷念但不沈溺。那一次燒到剩下餘燼時,他開始想,該緩一緩了。他準備動身前往另一個地方,而這趟旅程一開始是有點寒冷的。脫掉了標誌他的所有外衣,再一次,像嬰孩般初入一個不舒服的世界,但他不哭。如果時間不曾那麼恣意流逝,如果鬆散的他不願不顧一切貼近赤裸,他不會回過頭來發現種在自己身上的痛苦;那是屬於人類的痛苦,與命運可說是緊緊相連。他要生長,於是煩悶成為果肉,自然而然。在放生之後,有幾次他在顫動的黑暗中感觸到死亡的顏色,於是活著的樣貌又翻轉了,世間愈來愈真實。那樣的真實是殘酷的,但也最為美好。他重新睜開眼,帶著他僅有的繼續走。

動物園

Image
散步、爬樹、嬉戲; 風吹、日曬、雨淋。 彩色畫格瘋狂跳躍, 踏步、 踏步, 欸,走多遠了? 猴子演員的家。 我們看牠們看我們看不到牠們。

城市X塵世中的動物

Image
photo by Benjamin Tsai 一只巨大畸形的手, 建造一幢一幢死亡覆蓋生命。 滿載慾望的方舟已找不到海。 走。 在失去眼睛之前, 走入火光未熄的一片狼藉。

photography

How is photography violent? I mean, if we take photos with appreciation and loving heart, then how? By observing the motives of taking photos, I think perhaps the violence of photography lies in the hidden declaration on each still images:"all these are mine." The luxurious dishes, family bonding, treasurable friendship, the taste of art, astonishing sunrise, romantic craziness, smiles. Faces. Moments.  The meaning is framed. Few choices are left for readers. Admiration. Explanation. But on dead things. If things only live as they live to their fullest, if they only exist in the flow of  time, then, to capture a moment of them is to make a specimen. Those beautiful little dead things.

狀態

他一直旋轉, 在掉落的邊緣不停歇。 那姿態帶有一點恆常的味道。 現在已經沒有什麼事可以嚇著他。 矛盾的是他最熱情擁抱生命的樣貌, 竟是白色,一抹「安於命定的冷漠」。 眾多面具之下他沒有臉。 荒謬感一陣陣湧上喉頭, 時間像痰。

鼻孔rebirth

Image
感冒鼻塞,經過沒有嗅覺的兩天,今早打開爐子上的鍋蓋,芋頭香氣清清淡淡的傳送過來,媽媽在上班前特地煮的,嗯,鼻孔終於重生了!水沸騰後丟菜,香菇的氣味,空心菜、皇宮菜、高麗菜,各有不同質地的香氣。狗味,汗味,貓口水味,房間裡層層堆積出舊的味道。特別的是,只要開始移動,吸入的空氣聞起來都像過去。臺北街道的氣味,燈紅酒綠帶一點眷戀,畢竟小時候的回憶都飄蕩在這該死的臺北。白千層的怪味,機車廢氣、菸味、雨味、紙味、香水味、垃圾味......吃素之後發現嗅覺變得特別敏銳,氣味又常牽著記憶,一種味道勾著一個景象,一幕幕大腦曾過濾掉的渣滓。話說回來我的大腦渣滓庫應該快爆了,都濾光了,如果沒有用力翻找的話,我現在記不太起什麼。今天那些過去一直撲鼻來,時間慢慢的,我有點喜歡這樣的感覺。

無人島歷險記☺

Image
呼吸.跳海.找樂子 ☺ ☺ ☺ //2014全人-戶外教學@西嶼坪//

活著-谷川俊太郎

Image
你雙手的溫度,即是生命。 今天大海為我上了一課,給了再珍貴不過的禮物。大海搖晃篩出生命的核,無助有多巨大,我有多久不曾呼救。(你們的呼救又曾被多少不以為意淹沒。)生命之輕猶如漂浮海中,進退不得,無處施力,恐懼再大也只是汪洋中的小點,一個未到終點但也到不了岸的存在;生命之重展現於希望前來,你實實握住的那刻。有所聯結,溫暖回來。他並非天降奇蹟,他來與你一同奮戰,走過生命一課。於是,我的名字給了大海。我的溫度給了任何需要我前去的地方。

無知是一種邪降 (節錄)

Image
「生活為何無聊,RPG遊戲為何有挑戰性,因為後者環境、世界觀、角色屬性、任務都設定得很清楚。換句話說,生活無聊是因為被無知、謊言所蒙蔽,以為自己自由,卻不明白設定隱藏的限制,習慣失能導致的無力感。」 「共同體實是殘酷叢林,黨同伐異,要入夥新人屈服換取保護,加入霸凌來鞏固認同、團結。個人不是順民、愚民,就是叛徒、流亡者。如果定位為管理問題,制度設計設法民主平等,而群眾毫無組織、在所有地方相撞,互相抵銷而一事無成,被分配到這微小得一文不值的現成權力,只會志氣消沉,拒絕參與,寧願無知,以逃避損失。如何保持成員的活性?答案是責任和自由。」 引自:無知是一種邪降/盧郁佳 全文: http://www.psygarden.com.tw/book.php?func=visit&bookid=MjAxMTA0MjAxNDEzNTM=&deepread=1 -------------------------------------------------- 上文引自《倫理21》的書序,很值得一讀。此書第一章即進入「慣於追究家長責任的日本社會特殊性」這一主題。北捷事件發生後,在網路上、生活周遭,陸續聽到一些要兇手家長踹共的聲音。社會作為一共同體,不明追究也易淪為暴力,把人逼死不是難事。事件成因、責任歸屬等等,還要更細膩地去看。「責任」和「自由」,大概會組裝成雙節棍那樣的東西吧,兩者是一體的。如何拿來打破無知、無奈與無意識,還能與現今社會的冷壓迫抗衡而不被麻痹?人性的保存已變成一難題;人性中需被轉化的、例如殺人與攻擊的欲望,該如何排解且同時還能持續作為一個真實的人?萬事萬物一直在瓦解,無可奈何,我們也只能不斷建立。任何建立都不容易,但這過程或許顯影作為一個人的價值。或許推到最後也沒什麼,像煙像花一樣,但也只能這樣。畢竟摧毀太容易。

所謂破精神

我長成的地方其實沒有什麼豐富的文化土壤,只有吃飯片爽片帥叔戴普片與偵探小說堆疊起來的歡欣世界。第一次認識破報是上了大學,系上好朋友洪琬婷,常常拿著這樣一份報紙,用螢光筆圈來圈去,然後我就偷學起來了。 接觸動物保護後,破報對我來說,是唯一一個能放任動權者在上面瘋言瘋語講些驚世駭俗的話的大膽報紙,非常敬佩。

小說家

小說家其實是最危險的吧! 越虛構的將人吸進去,就有越多真相悄悄流動、默默生根。 秘密都在裡面。 嘖嘖嘖。

小山手札 [日頭出來了,之後看著辦]

Image
2014年1月24日 清晨4:30起床,6:30在東海大學看日出。 昨天的事,想著,無論巧合緣份或人生什麼的,在心裡沈澱後都化為滿滿的感謝。 校長大雄說,那就下午五點約在那裡,有陽光的地方。對於我提出,想到全人中學當老師這樣的想法,他並沒有多問什麼,便開始思考幾種調配的可能性。最後他說,Frost詩句裡,兩條分岔的路,我們選了人跡稀少的那條。歡迎我的加入。這樣不加思索接納了,不問過去,不問未來,讓我感到當下的那個自己已經得到一份信任的禮物。漂了好幾個月,這所森林學校收留了我。想到未來還能種植,沒有什麼比這更開心的了。

野小孩筆記 20140131

一月十四日,早上和Jia到公視見了派彰,「野小孩」的樣子總算不再模糊。

鐵路

Image
金色的海 金色的臉  駛入黑暗前的紀念  還不夠進步 口袋還不是金的  還能經過經過煮沸記憶

萬能青年旅店 揪心的玩笑與漫長的白日夢/〈某一種被馴服的可能〉

Image
〈某一種被馴服的可能〉 小的時代 小的身軀 心再大也撐不破夢 躁動不休的生活不得不在他方 小的時代 小的身軀 舞台上都是刺蝟 孤獨在導著 脆弱在笑 恍然後吹漲愛的氣球一切歸零 在空中的人們 在哪個世界中他們就是彼此 相遇就墜落了 從此(不)自由成為糧食 從此大夢不需要醒 散落成土 做所有美麗的原鄉